胡锦涛文选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1-21  【打印此页】  【关闭

书名: 胡锦涛文选

作者: 胡锦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内容简介: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锦涛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日起在全国发行。

胡锦涛同志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13年7月,党中央作出编辑出版《胡锦涛文选》的重大决定。《胡锦涛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锦涛文选》收入了胡锦涛同志在1988年6月至2012年11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独创性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 批示等242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胡锦涛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六大后的10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全面展示了科学发展观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教材。

《胡锦涛文选》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 观的一系列重大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等重大问题。

《胡锦涛文选》充分反映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领导才能,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巨大理论勇气,充分展现了胡锦涛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我们要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他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实践品格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卷本的分卷内容介绍】

每卷的主要篇目介绍,请静候新华社通稿或人民日报等公开报道。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先看看分卷的简要内容介绍。

《胡锦涛文选》第一卷198868日胡锦涛同志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验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实验区》为开卷篇,以20029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扎实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结束篇,收入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著作74篇。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2002126日胡锦涛同志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为开卷篇,以2007101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结束篇,收入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著作82篇。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20071217日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为开卷篇,以201211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结束篇,收入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讲话、谈话、信件、批示等著作86篇。

【《胡锦涛文选》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文选》充分反映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领导才能,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巨大理论勇气,充分展现了胡锦涛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

我们要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他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实践品格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胡锦涛简历】

男,汉族,1942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959—1964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5—1968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终止)

1968—1969年 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69—1974年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1974—1975年 甘肃省建委秘书

1975—1980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1982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09198212

1982—1984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4—1985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5—1988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88—1992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1993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199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1998—1999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1999—2002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2002—2003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12月不再兼任)

2003—2004年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4—2005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至2012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至2013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至2012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至20133月)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